Search

[實證醫學的陷阱—-研究結果的停看聽]

研究中有非常多的「偏誤」(Bias i...

  • Share this:

[實證醫學的陷阱—-研究結果的停看聽]

研究中有非常多的「偏誤」(Bias in research),從數據的蒐集、分析、操作、解釋到發表,都存在許多可能偏離事實的結果。

以下面的連結報導為例,這研究針對的是90-99歲的超高齡者,已經在資料收集上出現選擇性偏差(Selection bias)或取樣偏差(Sampling bias)。能活到這個年紀還能每天「小酌」的人,大部分非富即貴,有更多的資源跟金錢用在醫療及日常保養,喝的酒也都是品質較好的酒為多,對於身體健康的意識跟投入成本相對也多,是因「相對高的社經地位和健康識能,才能夠長壽;而並非喝酒喝得多才長壽」。若真是喝酒能長壽,那我在急診室看到那些肝硬化來抽腹水的,大多從年輕時都是把酒當水喝,敢請怎沒活到120歲?

再來喝酒多的人收入高也是個解釋上的偏誤,通常工作中需要喝酒的,都跟業務性質有關,和活躍的社交活動也有關,是「跑的勤快的業務收入高,並不是喝酒多所以收入高」,是「收入高的人,有錢有閒社交活動旺盛,不是因為喝酒多所以收入變高」。這些是邏輯上常見的因果謬誤(Causal Fallacy)(單因子解釋、因果錯置),更不用說,「酒」這種牽扯太多商業跟利益還有個人喜好的東西,參雜多少的實驗者偏誤或期望偏誤(Experimenter's bias; Expectation bias)、社會期許偏誤(Social desirability bias)或是經費上的贊助了。

每次看到這種無法解釋因果關係的不負責任建議,都覺得非常不置可否。未能解釋當中的偏誤,而使真相被扭曲的研究,不但無益於人類,可能會傷害更多人的健康,人性本惰,好逸惡勞,任何這類投其所好的報導都可能被放大解釋,合理化不健康的行為,醫師區區的忠言逆耳,又怎能改變病人的生活型態呢?

#Tammy Wang憂心實證醫學伴隨的亂象
#每個人都該用小心求證的心態去看待每個大膽的結論
https://woman.tvbs.com.tw/fashion/11275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王姿允醫師 Dr.WZY 台灣唯一同時擁有家醫、肥胖、美容、老年、骨鬆等五科專科醫師認證的醫師。專長為肥胖醫學、專利4+2R增肌減脂飲食、腸道微菌研究、新陳代謝疾病。高雄湞媄診所院長。
View all posts